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暗查鄱阳湖区时发现违规疏浚船只发生漏油事故,一头小江豚受困油污区,当地官员却坚决不承认,只说“绝对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条大青鱼”。在督察人员反复纠正后,不仅不反思油污从哪儿而来,不想办法尽快清理油污,还扯上了黑鱼、水獭之类的动物,嘴硬辩称:被困油污只是小概率事件……“指豚为鱼”现象的背后暴露的是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问题。
一些党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甚至是假作为,导致对党的政策方针落实不到位,还妄想通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敷衍塞责等方式蒙混过关。近年来,这种现象还时有发生,甘肃省财政厅农业二处原处长金中对工作不抓落实、只当“二传手”,致使4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在省级财政滞留146天;江西省抚州市人社局副局长徐能华在落实门诊统筹制度过程中,选择性执行文件、擅自取舍内容,致使困难群众医疗费用不降反升;山东省威海市经开区皇冠街办执法中队,13次接到政务服务热线转办夜间施工问题,却迟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上级急,下级却不急;群众急,一些党员干部却不急,严重损害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那么,党员干部要如何做到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呢?
要有一颗为民初心,争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习近平同志曾说: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将人民群众作为工作重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不急功近利,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脚踏实地办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成效。
要有一身过硬本领,争当为民服务的“老黄牛”。《礼记·大学》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要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一种责任。提高“真抓实干”的执行力,树立“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增强“朝受命、夕饮水,昼无为、夜难寐”的使命感,将执政为民的内在认识转化为外在具体行动,以不畏难、不俱乱,不嫌麻烦、不怕惹事的责任担当,坚决扛起为民服务的责任,做到勤政为民、廉政为民,带领人民群众干事创业谋发展,向更高的小康之路、幸福之路攀登。
党员干部要坚决向“指豚为鱼”说不,应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明确“争”与“让”的价值选择,主动争任务,争责任,自觉让功利,让名位,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和“功成必然有我”的精神境界,无私奉献,为民干事。(安源区纪委组宣部 彭辉龙)